(单选题)
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局部除极化电位
B具有"全或无"性质
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D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
E由突触后膜对钠通透性增加所致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发生机制是某种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从而使膜电位发生超极化。因此,IPSP属于局部超极化,而非除极化,也不具有"全或无"性质(这是动作电位的特征),不是因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不足,而是足够量的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对氯离子通透性增加,也可能有钠的通透性减少。
相似试题
(单选题)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正确的是()
(单选题)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正确的是()
(单选题)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正确的是()。
(单选题)
对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单选题)
对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单选题)
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关于突触后电位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关于突触前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下述哪项错误()
(单选题)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下述哪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