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正确答案

(1)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二、教学方法引导一探究:参与一活动。三、教学过程视频1:播放一段短跑或滑冰比赛的视频资料。提出问题:当比赛进行到中途时,观众是如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到达终点后,裁判员是如何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观众的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裁判的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事实上,不只体育运动需要比较快慢,汽车、火车、飞机等运动的快慢也是人们所关心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视频2:播放一段汽车和飞机运动的视频资料。投影:利用表格方式,给出汽车和飞机通过的不同路程和时间。提出问题:汽车和飞机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因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中已学过速度的计算,他们容易想到算出二者的速度,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汽车和飞机运动的快慢。教师追问:为什么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能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实际上采用了上述哪种比较方法?这一点学生以前没有思考过,让学生展开讨论,感悟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路程除以时间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比较快慢,实际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学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也就真正理解了速度的定义方法。教师趁势介绍速度的定义。为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教师可将它具体化为1s、1h等,并结合前面学生算出的汽车和飞机的速度值来说明。启发引导学生写出速度的公式:如果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υ表示速度(同时板书三个字母及对应的物理量名称)。设问:你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写出计算速度的公式吗?最后结合速度的定义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能够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见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比值定义法。介绍速度的国际单位m/s和常用单位km/h及一些物体的速度。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有效获取信息--信息的管理(初一)教学内容:①创建文件和文件夹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③创建快捷方式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为本节课设置导入环节,要求能激发学生兴趣。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看到水从浴缸中溢出从而总结出了“阿基米德定律”。材料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钢块在水中会下沉,而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材料三:一些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会受到浮力,而沉入水底的石块不受浮力作用。(1)简述阿基米德定律内容以及表达式。(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用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定律。(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生磁”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如图20.2-1所示,将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置于桌面上,在小磁针旁一条直导线,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看看电路连通瞬间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现象、磁场等知识。 (1)简述安培定则。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电生磁”的教学设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编码教学内容:数制的基本概念二进制的基本特点与应用教学重点:掌握二进制的原理教学难点:二进制的运算和原理教学方法:讲解法,分组谈论学习法等教学对象:初一年级2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要求,设计导入环节。 (2)结合教学对象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有效获取信息(二)--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主要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常见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来解决问题。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前面已学习相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2)设置合适的教与学活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器材有: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虽然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且印象不深。问题:(1)简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和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图片的获取教学内容:①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②图形、图像的两种类型、区别、存储格式③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信息教学对象:初一年级2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导入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信息及其特征”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有:①信息的概念②信息的特征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3)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