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材内容概述:“艺术字标题”是《信息技术》第三册第十课的内容,这一册教材的中心内容是Word的使用。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艺术字的插入、调整,学好本课能为后面综合运用Word制作电脑小报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特征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鼠标和键盘的操作、Word的基本操作(如文字的输入和编辑、图片的插入等)以及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对开放式学习还有陌生感,需个别指导。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情景所吸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对上述学生特征分析进行改进?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有效获取信息(二)--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主要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常见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来解决问题。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前面已学习相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2)设置合适的教与学活动。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生磁”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如图20.2-1所示,将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置于桌面上,在小磁针旁一条直导线,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看看电路连通瞬间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现象、磁场等知识。 (1)简述安培定则。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电生磁”的教学设计。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初中信息技术》初一年级第一章的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 (1)请根据资料的内容,分析学生的特征。 (2)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为本节课确定合适的重难点。 (3)为本节课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器材有: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虽然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且印象不深。问题:(1)简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和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机械能”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想想做做 1.观察滚摆的运动(图11.4-2甲),谈论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2.如图11.4-2乙,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动能、势能、功率等知识。 (1)分析皮球从手中落下又弹起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学设计。
(简答题)
课题:“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本节主要内容介绍:①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②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题目:(1)完成教材分析。(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3)简要设计教学过程。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Excel中函数的应用教学内容:①函数的基本概念②SUM函数的使用③AVERAGE函数的使用④函数的应用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为本节课设置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该教学方法的基本含义。(2)简要设计适合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液体压强”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 将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用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压强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烧杯、水、酒精。 按图1安装实验仪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等知识。 任务:(1)什么是压强?液体压强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