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印度和藏地是否历来一直是中土?为什么?以此道理类推,请分析汉地是不是中土。

正确答案

自佛陀出世以来,直到佛法住世期间,它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土,因为那里是佛陀成道之地,也是佛教存在之地。但是,在华智仁波切住世的年代,印度金刚座被外道所占,佛教几乎销声匿迹,几乎变成了边地,不再是佛法中土。藏地雪域这片土地,在往昔佛陀出世时期,人类寥寥无几。佛曾于经典中授记:“红面罗刹之地,未来湖泊渐渐消退,有人类产生之后,佛法将在那里弘扬。”不过,当时藏地几乎淌有人类,佛教也未得以弘扬开来,故被普遍称为“边鄙藏土”,这种说法在《阿底峡尊者传》、《莲花生大士传记》中随处可见。因此,那时藏地还是边地。后来,猕猕禅师和罗刹女交配之后,藏地人类开始逐渐繁衍(当然,这段历史有种种说法)。有了人类以后,许多圣者化身的国王、大臣纷纷应世,在藏地高原弘扬佛法、度化众生。如今,藏地的教证二法非常兴盛,已是名副其实的“佛法中土”。汉地教法在历史上一度极为兴盛,可谓“佛法中土”,如今佛教丛林立,但闻思修行并大不如前,大多寺院法事不减,但系统讲闻却不多,故如今若称“佛法中土”确需观察。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入菩萨行论》在印度、藏地颇受重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什么叫地界中土?什么叫佛法中土?你是否转生于中土?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怎样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请从印度、藏地、汉地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六朝时佛学之传入,与明末以还西学之输进中土,昔日国人已获成就,典型在夙昔?使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有若儒释道会合无间一样,试问今日之情形是否与魏晋相似?一面需发掘古中国伟大文化,另面需加紧翻译西洋文化,以此为桥梁,待后日之融会贯通,想当年六朝人醉心于印度佛教文化,由翻译而创格,最后融入中国文化系统之中。今日是否亦以翻译开其端绪,或有更好途径可循?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藏地经忏师在超度亡人时说:“上去下去之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最终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教以虚寂为宗,无来无去,并不相信轮回之说,只因佛教对于印度婆罗门教的轮回一说未予破坏,该‘未予破坏’是否有同情迷信之意?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法是如何在藏地逐渐弘扬开来的?了解这段历史,对你有哪些帮助?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一个民族之思想变迁,盖因其历史为主要背景,世界各民族以印度民族之消极思想最为奇特,向往来世而不重现实,对时间观念认为是苦,这种思想在印度各宗派,不论正统或外道甚为明显,佛教既为印度宗教之一派,请问产生这种消极思想之历史演变到底是什么大变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四想”的违品是什么?请以比喻具体说明。现在社会上是否存在这种现象?你对此如何看待?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