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针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有两位老师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片段。请你分析哪一个教学情境更好。 (一)师:一条河的两岸可以看成平行的直线,某人在岸边要驾驶船到对岸,请问,他应该选择在哪个位置到对岸,才能以最短的路径实现目的? 生:随便那个位置都可以,因为岸的一边上任意点到对岸的距离都相等。 师:为什么? 生:感觉。 师:这种感觉很好,但我们应该给予证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二)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当两直线相交时,我们采用角来刻画它们的“相交程度”。那么,如果两直线平行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呢?(师平行地拿两支笔进行远近移动) 生:距离。 师:什么意思? 生:你刚才在比划,给我们一个感觉,两平行直线有远和近的区别。 师:好,那么怎样刻画两直线的距离呢? 生甲:作任意一条直线与两直线都垂直,被它们所截得的线段长度都相等,这个长度我们就定义为两平行线的距离。 师:很好!但要说明怎么作任意直线与两直线都垂直,还有别的什么方法? 生乙:其实,两平行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可以定义为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师:很好!为了研究两平行直线的距离,我们可以选择甲和乙的办法,大家看,该选择哪个办法? 生丙:选择甲,因为点到点的距离最原始。 生丁:选择乙,因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也是通过点到点的距离来刻画的,如果能够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少走弯路。 师:两位同学的构思都有道理,那么,我们就合二为一。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

正确答案

第二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好。第一位教师的创设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优点是他联系现实背景设计教学,非常实在,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够知道现实生活需要研究点到直线的距离,激发了学习的动机。缺陷在于:一方面是学生不知道老师今天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只能机械地配合老师去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剥夺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策略。而第二位教师能够从数学本身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研究的策略,加强了数学的内在知识结构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所研究的方向。如果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补充地问学生一句:“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得到点与直线、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你能够举出例子吗?”那么,这位教师就既能够注重数学的研究规律又不忽视实际的联系,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更有意义。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Z:y=kx+m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A,B不是左右顶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说明()①共性寓于个性中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变的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设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已知点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为,求这个椭圆方程。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用“面积、结构、用途”来描述房屋的特征,下列E-R图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在H2单元格中计算购买“趣味动物乐园”图书总金额的公式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中,小轮半径为r,大轮半径为2r,A和R分别是两个轮边缘上的质点,大轮中另一质点P到转动轴的距离也为r,皮带不打滑。则()。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针对“函数的图象”中有关图象变换的问题,很多学生抓不住相位变换的实质,请你对此设计几个问题,通过设问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υ,到达C点时速度为2υ,则AB、BC段的距离之比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Rt△ABC中,∠C=90°,BC=36,若平面ABC外一点P与平面A,B,C三点等距离,且P到平面ABC的距离PH为80,M为AC的中点。 (1)求证:PM⊥AC; (2)求P到直线AC的距离; (3)求PM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