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人教版初中《化学》“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部分教材内容。 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该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都相等,这个化学方程式我们称配平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这么简单。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在这个式子中.右边的氧原子数少于左边的,这时为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就需要配平.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在H前配上2,在HO前配上2,式子两边的H原子、O原子数目就都相等了,亦即化学方程式配平了。 下面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或标出一个指向生产物的箭头)。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把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写在等号的上方。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例如: 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物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例如: 任务: (1)对本课内容进行学情分析。 (2)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试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4)请对本课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参考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与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4)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投影]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剑桥之旅”。
[提问]他是如何开车顺利到达目的地——剑桥大学的呢?
[生答]根据路标、站牌等。(得出路标、站牌都是国际通用的交通语言。)
『提问]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是否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呢?
[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请学生对上述五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师生互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
[展示]一些化学方程式。请学生回顾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得出结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两方面的信息: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质的信息)
②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量的信息)
过渡:复习了化学方程式质和量两方面的信息,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6组,写出6个化学方程式。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
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⑥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教师对这一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
[展示成果并自我检查]学生检查6组结果是否能准确地传递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等信息。若有错误,由各组同学进行纠错、订正。
[提问]是否能将第一组的反应条件“点燃”改为“加热”,或将第三组的生成物“Fe3O4”改为“Fe2O3”呢?
[讨论]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一个书写原则:要遵守客观事实。
[提问]为什么要在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即化学计量数呢?
[回答]为了保证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二个书写原则: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引申]针对第二组化学方程式P2+O2→PO5,进行讨论,找出使两边磷原子和氧原子个数都相等的方法。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解。
[投影]教师评价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向学生说明其要点,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诀: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目较大的元素。
[引申]对于第五组这个反应,有更好的配平方法吗?观察式子左右两边钾原子、锰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讲解]配平时应该注意三点:不得更改化学式;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分数;化学计量数互为最简整数比。
[自主学习]如何标注生成物的状态。阅读课本并完成上述方程式生成物的状态。
[小结]箭头都标在了生成物的一方。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在该气体化学式的右侧标有向上的箭头。溶液中有固体沉淀生成,应在该沉淀化学式的右侧标有向下的箭头。
[展示]播放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的录像,让学生由实验现象加深理解“↓”符号的含义。
[概括总结,促进知识迁移]
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遵守客观事实);
②配平,将短线改为等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③注明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遵守客观事实)。
[知识应用,获得信息反馈]
①配平一些化学方程式;②写出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有效获取信息--信息的管理(初一)教学内容:①创建文件和文件夹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③创建快捷方式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为本节课设置导入环节,要求能激发学生兴趣。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有效获取信息(二)--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主要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常见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来解决问题。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前面已学习相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2)设置合适的教与学活动。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编码教学内容:数制的基本概念二进制的基本特点与应用教学重点:掌握二进制的原理教学难点:二进制的运算和原理教学方法:讲解法,分组谈论学习法等教学对象:初一年级2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要求,设计导入环节。 (2)结合教学对象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信息及其特征”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有:①信息的概念②信息的特征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3)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图片的获取教学内容:①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②图形、图像的两种类型、区别、存储格式③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信息教学对象:初一年级2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导入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单选题)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Excel中函数的应用教学内容:①函数的基本概念②SUM函数的使用③AVERAGE函数的使用④函数的应用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为本节课设置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该教学方法的基本含义。(2)简要设计适合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浮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某八年级物理教科书“浮力”一节中关于“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内容如下: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我们采用称重法测浮力,所用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长方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下面的表格可供参考: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的相关知识。 任务:(1)写出浮力的定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初中物理有关杠杆的一节课的教学片段。 展示:汽水瓶,问学生如何打开瓶盖;生活中的杠杆(剪刀、扳手、订书机、手动抽水机等)。 提问:你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等)。 总结: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设问:为什么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讲解杠杆概念) 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讲解:杠杆的几个概念。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任务: (1)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功能强大的因特网主要内容:①因特网的各种功能。②检索信息、下载和上传文件、收发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论坛(BBS)发帖、发表博客文章等常见网络操作。③网络的常见应用,使用网络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对象:初三年级2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合理的教学重难点。(2)为本节课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