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贪心与嗔心的对境完全不同,为什么说嗔心的来源就是贪心?

正确答案

尽管《释量论》中说:嗔恨心依靠不悦意的对境产生,贪心依靠悦意的对境产生。从这个角度上,贪心与嗔心的行相、所缘似乎是他体。但实际上它们全部来源于无明我执和萨迦耶见,依靠这样的我执和我所执,产生了贪心,当别人对你贪执之境造违缘时又生嗔恨心,倘若没有对我和我所贪执,嗔恨心怎么会平白无故产生呢?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如果遇到能让自己生起猛烈贪心或嗔心的对境,这时你会怎么做?这节课的公案对你有何启发?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公案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发了菩提心的人,遇到别人抢自己执著的对境时,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我们从来不造恶业,天天拿着转经轮念佛,对众生也不起贪心、嗔心,而且灌过很多殊胜的顶,这样算不算大乘修行人?为什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为什么发菩提心的人才是殊胜施主,世间上的大老板还不算殊胜施主?请从五个方面对比作答。(提示:所施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的安乐、时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既然一切都是如幻如化,生嗔者是幻化的,嗔心也是幻化的,那又何必去除嗔恚呢?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平时该如何修行?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怨敌明明是伤害我们的人,为什么反而说他是值得悲悯的对境?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按照《大乘阿毗达磨》的观点,正念的对境、形相、作用分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