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类00525《公文选读》
(简答题)

阐述民国时期批(或批答)的用途变化。

正确答案

批,是民国时期仿照古代公文而设置的用于准驳呈请的答复性下行文种。民国时期批(或批答)的用途变化:“批”和“批答”文种在整个民国时期的基本用途,是由“各官署准驳人民之陈请”。“批”或“批答”的程式规定,在部分阶段还具有另一项用途:由上级对下级的陈请、报告答复准驳。换言之,民国时期对“批”文种的使用范围多数规定,只用于官对民;少数规定,既用于官对民,又用于上级对下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批复”文种是对建国前“批答”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试阐述民国时期呈文在不同阶段的用途变化,及其与短暂设置的上行文种详、禀、状之关系。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阐述民国时期的呈文及其基本用途。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阐述民国时期的布告文种的含义、用途以及文种确立的过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阐述民国时期“咨”和“公函”所适应的行丈关系及彼此用途消长的情况。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什么是批、批答?试析批(及批答)的两项用途。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阐述清代、民国时期不同行文方向(行移方向)的旧公文中收文者位置的变化。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民国时期令文种的设置。阐述令体文种所经历的两方面变化、四次重要变动及其特色,以及这一演变在公文学上的启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阐述民国时期的布告文种与示、告令、通告的关系。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阐述民国时期的布告文种及与示、告令、通告的相互关系。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