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背景材料: 在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时,通常的做法是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将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下面是某老师对银镜反应的实验的创新设计: 如下图所示,①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2%的AgNO3溶液,逐滴加入2%的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白色沉淀消失为止,得到银氨溶液;②向试管B中加入适当质量的乙醛,将试管C插入试管B中;③在具支试管A中加入约2mL水,再将试管B、C组成的套管装置插入试管A,用胶塞塞紧。给试管A加热,在蒸气浴的情况下,试管B、C壁上很快出现光亮的银镜。
(简答题)
背景材料: 在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时,通常的做法是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将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下面是某老师对银镜反应的实验的创新设计: 如下图所示,①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2%的AgNO3溶液,逐滴加入2%的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白色沉淀消失为止,得到银氨溶液;②向试管B中加入适当质量的乙醛,将试管C插入试管B中;③在具支试管A中加入约2mL水,再将试管B、C组成的套管装置插入试管A,用胶塞塞紧。给试管A加热,在蒸气浴的情况下,试管B、C壁上很快出现光亮的银镜。
(简答题)
背景材料: 请阅读下列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钠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的.其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我们在初中已有所了解。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思考与交流】 1.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2.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和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类似,请你写出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实验和观察,请你描述一下这些现象。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过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氧气。 因此,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也叫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在厨房里你常常能找到这两种物质。 【科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各约1g); ①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②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③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④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如图3-13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观察现象,这一反应可以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还有许多其他性质,如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等,请写出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简答题)
案例: 下面是某位教师关于"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片段。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与探究】 (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并讨论。 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实验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小结】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65℃时与水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试评价此教学片段的导入。 (2)试说明实验教学的意义。
(简答题)
下面是某教师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片段: 如下图: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约5%的双氧水,然后在每支试管中滴加2滴1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问题: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预测实验现象,并简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结合该教案,谈谈化学反应原理的一般教学过程。
(简答题)
背景材料: 请阅读下列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钠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的.其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我们在初中已有所了解。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思考与交流】 1.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2.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和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类似,请你写出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实验和观察,请你描述一下这些现象。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过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氧气。 因此,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也叫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在厨房里你常常能找到这两种物质。 【科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各约1g); ①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②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③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④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如图3-13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观察现象,这一反应可以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还有许多其他性质,如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等,请写出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在“苯”(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一次课堂教学:一、课题引入与提出假设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苯的发现史资料,并给出有关苯的相对分子量为78和碳的百分含量为92.3%。学生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从碳、氢原子比值看,苯是一种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烃。通过前面烯烃、炔烃两类不饱和烃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二、引导设计与实验研究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写出的可能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假如苯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苯应该具有与乙烯、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苯的结构特征:通过讨论,知道乙烯、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三、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推测的可能结构是错误的,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教师讲解:在19世纪苯的结构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于揭开了这个谜而名垂青史的。引起学生探究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之间独特的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苯不能使溴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的现象,并相互讨论得出两个结论:苯不溶于水和苯的密度比水小;观察加溴水溶液的试管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于无色,得出结论: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四、课堂小结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苯的分子结构。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在“苯”(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一次课堂教学:一、课题引入与提出假设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苯的发现史资料,并给出有关苯的相对分子量为78和碳的百分含量为92.3%。学生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从碳、氢原子比值看,苯是一种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烃。通过前面烯烃、炔烃两类不饱和烃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二、引导设计与实验研究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写出的可能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假如苯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苯应该具有与乙烯、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苯的结构特征:通过讨论,知道乙烯、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三、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推测的可能结构是错误的,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教师讲解:在19世纪苯的结构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于揭开了这个谜而名垂青史的。引起学生探究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之间独特的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苯不能使溴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的现象,并相互讨论得出两个结论:苯不溶于水和苯的密度比水小;观察加溴水溶液的试管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于无色,得出结论: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四、课堂小结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苯的分子结构。
(简答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实验试剂及仪器: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氯水、KSCN溶液、铁粉、锌片、铜片、稀硫酸、胶头滴管、试管 (2)实验记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②中,有部分同学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就出现了血红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由于实验员失误,可能导致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如何检验是否有少量Fe的存在? (3)作为教师,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时,应注意哪些方面?